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梦石草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梦石  

2014-04-24 10:44:22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此次随吴主席浙南采风,第一站便是云和梯田。
       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(公元1452年), 居浙江省丽水市中部,位于瓯江上游。据介绍,它是中国“万里挑一”的山区小县:面积是中国万分之一;人口是中国万分之一;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万分之一。只是不知道是根据那一年的统计数据得出的,因为这三者都是变量,“万分之一”不可能恒久。  云和的另一个特色也让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它的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。全县90%的企业集中在县城;88%的学生就读在县城;65%的人口生活在县城。当然,真正让云和闻名全国的,不是它的这些特色,而是它的梯田。
        云和梯田景区位于崇头镇,距县城仅5公里,最早开发于唐初,兴于元、明,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,总面积平方公里,海拔高度200米——1400多米 ,垂直高度1200多米,跨越高山、丘陵、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,有200多层。云和梯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,被誉为”中国最美梯田“,景区内拥有梯田、云海、山村、竹海、溪流、瀑布、雾凇等自然景观,是中国摄影之乡——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,也是云和县首批创建的国家4A景区之一。
              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坐了一天的汽车,来到云和梯田,顿觉神清气爽。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吴主席去服务总台联系住宿

        车行8小时,我们终于到达云和崇头镇。此时已是下午四点钟,再登山顶,怕住宿有困难,吴主席决定先去山腰的坑根石寨看看,就近住一宿,次日再登顶。
        坑根石寨——这个怪名字一直让我纳闷。直到第二天,我们登上云和梯田最高处——七星墩,往下一看,坑根石寨果然就处于山坑的底部,这才感到石寨名符其实。这是一个破败的村寨,土坯墙斑斑驳驳,不少老屋断垣残壁,破门紧闭,人去楼空。我们满村子转了一圈,没看到一个年轻人。周边的梯田,也大多荒芜了,长满杂草。村中的土台上,几只大公鸡在悠闲地踱步,两只母鸡在土坪上觅食,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。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人去楼空,只有零星的老人留守着村寨。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这是石寨的戏台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老茶坊已断了茶客
 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鸡们一点不怯生,长得漂亮肥壮。

        在土坪上,我们遇到一位出来兜售香菇、木耳的老人。老人姓叶,今年77岁了。他说,他有6个儿子,3个女儿,现在,只有大儿子留在村里,开家庭旅馆。其余子女都搬到云和县城里打工、安家,不再回来了。老俩口平时就种些香菇、木耳过日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叶老汉很健康,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。

        快要出石寨时,又遇上一位叫叶永新的老汉。叶永新今年70岁了,他说,他有两儿两女,全都在云和县城里打工,在城里安家了。我问:“儿女们会不会寄一些钱回来给你们老俩口生活啊?”叶永新笑着说:“我可不用他们来养。我每年养两只猪,喂两头牛,种点田,也能收个3000斤 稻谷,够我们自己吃用的了。”  不过,说到将来,叶永新有些伤感:“真正做不动了,只好去城里投奔儿女。只是可惜,周边这些梯田,抛荒的太多。再过几年,城里人来这里,恐怕就看不到那样的景况咯。”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叶永新老俩口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,但对山寨的前景很担忧。

        当天晚上,我们住在离坑根石寨不远的下洋村,这是一个“摄友之家”,老板娘叫季云娟,皮肤黝黑,个子瘦小,脸上总是挂着笑容。儿子媳妇都在云和县城打工,平时不回来。她家只能住13个人,还有20人安排在村口公路边的一家农家乐住,吃饭也就集中到这家吃。吴主席对老板娘直打招呼:对不起!对不起了! 老板娘笑着说:没关系,都一样的。其实他们两家也是亲戚关系,生意上相互关照,老板娘立即到这边来帮忙做饭炒菜。晚上,她拿出儿媳放在家里的笔记本电脑,让我们上网。会玩微信的驴友们纷纷拿出手机上网。 男士们在客厅聊天,老板娘拿来自家酿的糯米酒、油炸花生米、油焖笋、炒黄豆,给我们宵夜。。。。。。,山里人的淳朴、热情,让人感动。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  我们住宿的农家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门头上的字是:南山拱秀    石寨的墙基、台阶、小路都以石头为材料。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 悄无声息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         梦石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衰败的院落里葡萄藤仍发出新芽

        第二天清晨,摄友们就端着相机,在下洋村里转开了。让我们吃惊的是,这里几乎是十宅九空:无论是破旧的楼房还是相对较新的楼房,都大门洞开,人去楼空。季云娟说,这些人都出去打工,到云和县城生活了。她家的空房就有十几间,家族中几十个人,只有她和丈夫还在”留守“。
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这里是老板娘家的空屋,现在只是堆些杂物。
 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这样的老屋原先住着的应该是殷实人家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         梦石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院子里还建了戏台 ,看起来年代不远。
 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         梦石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院内还安装了 卫星接收器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石寨前些年旅游兴旺时建起的观景台


        我们在梯田最高处的七星墩,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叶老汉,他说,这里是梅源村,原来村里有1100多人。现在只有200多人还没走。年轻人全部出去打工了。看来他所言不虚,我们看到路边有几个搬条石修路的,全是老汉。
      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”  这里是大山深处,云遮雾绕、松竹修列、清泉长流、鲜花漫山,宛若仙境。这里早已通电,互联网也进山了,破旧的屋顶和院落里,卫星天线随处可见,早已不是闭塞的深山。然而,这一切仍挡不住年轻人离去的步伐。外面的世界也许有许多无奈,外面的世界又的确有更多的精彩。他们毅然决然,选择走出深山!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七星墩呈月牙形,周围七座山包似北斗七星。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    观景台俯瞰

白云深处少人家—— 浙南游记 (1)          梦石 - 一群快乐老东西 -      耳顺平天下
      这就是“中国最美梯田”
 

       “中国最美的梯田”, 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? 如果有一天,它终于消失了,对云和人来说,又意味着什么呢? 城市化的步伐,咚咚地越来越响,当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拥挤不堪的城市里,呼吸着肮脏的空气,喝着污染的水,吃着有毒的饭菜,是否就意味着幸福的生活呢? 我越来越迷惑了。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